创新赋能助力产业腾飞 江苏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-澳门太阳成tyc122cc

  • 商洛在线
  • 2022-08-17 15:09:48
  • 来源:中国江苏网

实体经济是江苏的家底,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“看家本领”,把制造强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。去年,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.8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.4个百分点,居全国首位。

江苏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,这样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?8月12日,中共江苏省委“中国这十年江苏”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省委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,提纲挈领地归纳出我省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,主要做好“加减乘除”法的举措经验。

做好“加法”,

狠抓重大项目做大增量

经过1200多个日夜的不懈奋战,今年5月,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料开车,这标志着这一总投资677亿元、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1600万吨/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。“项目的投产运行,对连云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、奋力崛起万亿级产业集群、打造东部沿海最具活力增长极有重要意义。”全程跟踪项目推进的负责人于会泳说。

这是我省各地坚持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调结构、增后劲重要抓手的一个缩影。十年来,全省上下累计建成投产百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85个、50亿元以上项目205个。重大工业项目成为经济平稳运行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

为做大发展增量,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全省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“两手抓”,千方百计提效能、保进度、促达产,力争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新的增长点。上半年,全省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同比增长20.4%,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5.2%,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.7个百分点,成为稳增长的“动力源”。

“重大项目建设既关乎当前,又关乎长远。”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介绍,立足我省制造业大省产业基础,全省各地招引和发展一批基础强、层次高、发展势头好、未来成长空间大的主导产业项目,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项目和优势产业。

通过项目赋能、反哺,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发展壮大。截至目前,我省累计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85家。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,14家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,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。

牵住重大项目的“牛鼻子”,我省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凸显,全省制造业已覆盖31个大类、179个中类、609个小类,机械、纺织行业规模居全国第一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,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.5%、10年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9.8%、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。

做好“减法”,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

海门临江新区的科技园,集聚着一批药企和科技企业,而10年前,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化工园区。海门区政协副主席、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指着沙盘回忆说,“我们一边严控化工企业入驻,一边思考调整发展定位‘腾笼换鸟’,逐步形成以医药健康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”

江苏也曾深陷“化工围江”的困扰。十年来,我省坚定不移调结构、转方式,依法依规关停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5.7万家,关闭退出4739家安全环保不达标、低端低效的化工生产企业,全省七大高耗能行业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3.5%下降至2021年的29.3%。

我省做好“减法”,淘汰落后产能、腾出发展空间的步子实、力度大、行动快——

2018年11月,随着华尔润玻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、江苏天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湖山分公司等3个去产能项目先后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,意味着全省煤炭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船舶四大重点行业2016年启动的供给侧去产能任务全部提前完成。

截至2019年底,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8.1%,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“十三五”降低17%的约束性目标。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期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约束性目标任务,以年均1.77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7.4%的gdp增长,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。

“十年来,我省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制造强省的重要标志,大力推进节能降耗、淘汰落后、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制造,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,成效明显。”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介绍, 2012—2021年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0%,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由2012年的78%下降到2021年的70%;另一方面,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9家、绿色园区17家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3家,更具“含绿量”已成为江苏制造的鲜明标识。

做好“乘法”,

创新赋能助力产业腾飞

6月24日,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、产业链支撑机构和智库单位,以及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金融单位、社会机构等48家单位,在南京成立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。联盟首届轮值理事长施新春表示:“联盟将促进成员单位之间跨界融合,努力构建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生态网络,全力打造江苏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。”

从率先出台意见打造一批“拆不散、搬不走、压不垮”的万亿元级产业航母,到深化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,十年来,我省坚持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作为抓手,将创新作为“第一动力”,强化战略科技力量,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,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0%左右,比2012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,产生巨大“乘数效应”。

将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作为着眼点,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新突破,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愈发完善——2021年我省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.48万件,是2012年的4.6倍。截至2021年,我省累计试点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3家,其中国家级2家;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9家,较2012年增长近1倍。

另一方面,我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促进“数”“实”融合,赋能助力产业腾飞。

今年苏州的“新年第一会”,连续第二年聚焦“数字化”,明确“十四五”时期,将动态投入超1000亿元专项资金,用以支持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。省委常委、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说:“苏州制造如乘风之舟,数字经济如鼓风之帆,创新潮起大船开,集群成势波浪宽,托载着苏州制造的大船破浪前行、又稳又快。”

近年来,江苏制造快步走向“江苏智造”,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,实施改造规上工业企业超5.5万家,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,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,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,全力竞逐“数字引擎”新赛道。

做好“除法”,

深化改革破除发展堵点

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,江苏制造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“黄金期”,但对照制造强省的标准,也一直存在短板和不足——产业链、供应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尚有不少薄弱点,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和挑战,制造业供给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等。这就需要做好“除法”,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。

“近年来,我省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围绕‘痛点’‘堵点’问题,在市场准入、开办登记、生产经营等重点环节成功实施了一大批突破性、引领性的改革举措,营商环境相关指标不断提升。”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教授介绍,随着2020年《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出台,我省成为全国最早一批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省份。2021年,全省企业开办平均用时压缩至1.5天,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58.5万户、总量达1358.9万户,均列全国第二位。

南京开创“企业家早餐会”、多地设立“企业家日”……各地由点到面、由浅入深、再由面到重点的各项改革措施,成为我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路径。由国家发改委编写的《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》中,我省21个地方典型案例被全国推广。

营商环境更好,企业信心才更足。5月16日,省委、省政府举行全省外资项目“云签约”活动,“云端”签约53个重点外资项目,集中在先进制造业领域。“我们对在江苏投资充满信心。”自2004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以来,默克制药已在苏州、无锡、南通投资布局,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表示,将继续在江苏投建医疗器械制造基地和高端半导体材料一体化项目。

十年来,全省制造业年均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10亿美元,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落户江苏。在江苏,国企敢干、民企敢闯、外企敢投的环境和氛围日益浓厚。(付 奇)

标签:


网站地图